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113篇
  免费   12398篇
  国内免费   8378篇
电工技术   8950篇
综合类   10835篇
化学工业   11621篇
金属工艺   6945篇
机械仪表   7414篇
建筑科学   8271篇
矿业工程   3842篇
能源动力   2597篇
轻工业   10728篇
水利工程   3336篇
石油天然气   2983篇
武器工业   1418篇
无线电   10909篇
一般工业技术   8336篇
冶金工业   3586篇
原子能技术   1845篇
自动化技术   15273篇
  2024年   306篇
  2023年   1472篇
  2022年   3879篇
  2021年   4941篇
  2020年   3529篇
  2019年   2470篇
  2018年   2643篇
  2017年   2940篇
  2016年   2597篇
  2015年   4318篇
  2014年   5436篇
  2013年   6688篇
  2012年   8362篇
  2011年   8255篇
  2010年   8134篇
  2009年   7867篇
  2008年   8304篇
  2007年   8347篇
  2006年   7165篇
  2005年   5999篇
  2004年   4240篇
  2003年   2679篇
  2002年   2514篇
  2001年   2241篇
  2000年   1753篇
  1999年   639篇
  1998年   168篇
  1997年   152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17篇
  1959年   21篇
  1951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采动覆岩卸荷膨胀累积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煤层开采引起的岩层运动是一系列安全和环境问题的根源,研究采动岩层运动规律是安全、高效、绿色开采的重要基础。通过对岩层运动过程的研究,揭示了采动覆岩卸荷膨胀累积效应及其对岩层运动规律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采动覆岩经历了卸荷膨胀与再压实的动态过程。受关键层结构控制,上覆岩层由下向上成组破断运动,关键层破断前,阻断了上覆载荷向下方岩层的传递,导致其因卸荷而产生膨胀,包括碎胀与弹性膨胀。随着关键层破断高度增加,覆岩卸荷高度同步增大,因卸荷而膨胀的岩层总厚度不断增大;同时卸荷煤岩也受到已破断关键层载荷的压实作用,从而造成覆岩卸荷膨胀总量的不断变化。将这种覆岩卸荷膨胀总量随覆岩卸荷高度动态变化的现象定义为采动覆岩卸荷膨胀累积效应,进而建立了理论模型,并通过淮北海孜煤矿巨厚火成岩下采煤覆岩裂隙实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采动覆岩卸荷膨胀累积效应对采动岩层运动规律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影响覆岩关键层下离层量,影响覆岩关键层贯通破断的高度,影响不同开采条件的地表下沉系数等。采动覆岩卸荷膨胀累积效应改变了对离层存在形式的传统认识,该效应的存在导致关键层下最大离层量一般小于采高的10%,覆岩可注浆充填空间并非传统认识上的“离层区”,而主要是注浆充填压力“压实”作用下将覆岩卸荷累积膨胀所转化出的那部分空间,该发现指导了覆岩隔离注浆充填绿色开采技术的创新研发及其在建筑物压煤开采中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52.
为探索微观表面形貌对液膜密封空化的影响,基于满足质量守恒的JFO空化模型及坐标变换,建立考虑微观表面形貌的双坝区螺旋槽液膜密封数学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离散求解控制方程,综合分析表面粗糙度、周向波度和径向锥度对螺旋槽液膜密封空化发生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相比而言,密封面计入微观表面形貌后,摩擦副液膜中空穴区发生位置分散且形状不规则;以空化面积比为判据,较大表面粗糙度对液膜空化促生虽起到积极作用,但数据较小,可忽略不计;锥度对液膜中空穴促生和抑制影响有限,波幅的增加显著促进液膜中空穴的发生;高频波数时,正锥度有利于降低液膜空化面积比,抑制空穴。  相似文献   
53.
电力系统绝缘配合标准IEC 60071—2(转换为国标GB/T 311.2)中,没有明确接地故障因数k对应的故障形式,使得标准难以理解。该论文明确了k对应的故障形式,通过严格的理论分析、并利用等高线讨论了故障电阻对k曲线的影响。通过分析实际元件和系统,将k曲线的纵坐标R0 /X1(R0,零序电阻;X1,正序电抗)、横坐标X0 /X1(X0,零序电抗)上限由原来的8扩展到20,将参变量R1 /X1(R1,正序电阻)由2扩展到10,并用等高线法绘制了准确k曲线,便于理解标准和工程参考。在此基础上,澄清了术语“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和“有效接地系统”的区别,建议通过k值而不是R0 /X1和X0 /X1来定义“有效接地系统”,由此认为我国通常的低电阻接地配电网为非有效接地系统。  相似文献   
54.
胡雨  方栋  朱学农 《辐射防护》2020,40(2):99-103
在《用于评估核动力反应堆设计基准事故的替代放射性源项》RG 1.183所述的假想事故场景情况下,考虑目前大多数的先进小型压水堆地上-地下布置的设计特点,对传统大型压水堆选址源项计算模型做了改进:在原安全壳内放射性物质守恒方程的基础上,考虑辅助厂房的阻滞作用,建立辅助厂房内放射性物质守恒方程。并以某先进小型反应堆核电厂为例,利用新模型计算了代表核素的释放,与现有模型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55.
黄石  朱治通 《工业工程设计》2020,2(1):11-16, 21
数字游戏常被认为是继文学、绘画、音乐等传统艺术之后的“第九艺术”。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游戏的评价标准被商业体系左右,造成了游戏创作在思想层面的偏颇,所以设计师有必要建立一套针对数字游戏的艺术评价标准,以促进游戏的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从艺术思潮、艺术哲学和设计创新的角度出发,通过美学历史文献查阅、游戏艺术作品案例分析、艺术理论辨析等方法,就游戏的核心艺术因素展开论述。游戏的艺术标准应包括情感表现、艺术反思和创新性三个主要方面。其中,艺术情感是所有艺术的共性和核心;艺术反思是艺术理念的升华和艺术创作的动机;创新性则是艺术更替发展的内在动力。该标准独立于商业体系,将有助于促进和引导数字游戏在艺术层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56.
磁性纳米材料具有较强的化学稳定性、可再生回收、良好的吸附性能和易于分离等优点,在去除水溶液中的铀酰离子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磁性纳米材料也存在易团聚、易氧化等不足,通过表面修饰或改性等方法可改善其不足,提高其对废水中铀酰离子的去除能力,改善其吸附效果。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资料,概括了磁性纳米材料的种类,归纳总结并比较了不同种类磁性纳米材料对含铀废水的去除能力及优势与不足,探讨了磁性纳米材料在含铀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磁性纳米材料去除溶液中铀酰离子的影响因素,简述了目前磁性纳米材料在处理含铀废水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并对其在分离放射性元素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7.
杨斌  孟宪菁  鄂洋  朱湘  尹松 《同位素》2020,33(1):46-52
为了鉴别不同品牌矿泉水标注水源地信息真伪,对11种不同品牌饮用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δD和δ18 O)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水平衡法(GasBench-IRMS)和高温转化法(TC/EA-IRMS)的测定结果一致性较好,两种方法测定6种不同饮用水的δD和δ18 O的平均差异分别为(0.6±1.59)‰和(0.02±0.13)‰。水平衡法需要较长的制备和测定时间,但δD和δ18 O的测定精度明显优于高温转化法。11种饮用水δD和δ18 O变化范围较大,其δD和δ18 O受不同品牌饮用水的水源地降水影响形成明显的地域性。虽然无法区分矿泉水是否由其他类别饮用水伪造,但δD和δ18 O可以为特定区域(如高海拔与沿海地区)以及产地相近的矿泉水水源地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8.
醇胺法捕集CO2技术是一种较成熟的CO2捕集技术,具有吸收速度快、脱除效果好等显著优点,但其操作费用高、解吸能耗大。本文以降低醇胺法捕集烟气中CO2系统再生能耗为出发点,对常规醇胺法捕集CO2工艺统进行了节能优化研究。在常规工艺流程基础上引入压缩式热泵节能技术,并利用Aspen Plus软件建立了基于压缩式热泵技术的CO2捕集工艺流程模型。研究了压缩式热泵与机械蒸汽压缩回收(MVR)热泵、分流解吸、分布式换热、级间冷却4种节能工艺耦合,通过模拟计算与优化,结果说明了最佳节能工艺组合为“解吸塔压缩式热泵+贫液MVR热泵+分流解吸+级间冷却”耦合的CO2捕集工艺流程,当解吸塔顶气体分流比为0.25∶0.75、冷富液分流比为0.05∶0.95、级间冷却器位于吸收塔17块塔板位置、吸收塔输入冷量为-3.0GJ/h时,系统再生能耗最低,为2.533 GJ/tCO2,相比常规有机胺工艺(再生能耗4.204GJ/tCO2)节能率39.748%。  相似文献   
59.
吸附脱硫技术具有操作条件温和、节能、不改变燃油品质和成本低等特点而备受关注。针对噻吩类难脱除硫化物的深度脱除和转化问题,综述了近年来应用多孔吸附材料选择性吸附超深度脱除燃油中噻吩类硫化物的作用机理及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分子筛、金属有机骨架、多孔炭材料、复合材料等不同吸附剂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各种吸附材料的吸附机理、改性方式和优缺点。本文指出分子筛因优异的热稳定性、高比表面积、均一的孔道结构、低成本和易于工业化等特点,是目前最具优势的吸附剂材料。未来研究应着重阐明吸附机理、提高合成便捷性、脱硫性能以及再生能力,更全面系统的研究将为开发具有理想选择性和再生能力的高效吸附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0.
章晨  朱秀秀  李闯  邬敏辰 《化工进展》2020,39(7):2788-2794
菜豆环氧化物水解酶1和2(PvEH1、PvEH2)能够动力学拆分外消旋邻甲基苯基缩水甘油醚(rac-oMGE),从而保留(R)-oMGE。基于对PvEH1和PvEH2结构的同源模拟和分析,发现二者分子中的盖子环差异较大,故本文选择盖子环作为研究目标。经融合聚合酶链式反应(FPCR),获得了PvEH2的盖子环区域被PvEH1对应区域替换的杂合酶Pv2Pv1。用全细胞酶E. coli/pv2pv1催化rac-oMGE,当(S)-oMGE刚好水解完全时,产物(S)-3-邻甲苯基-1,2-丙二醇((S)-oTPD)的eepPvEH2的58.3%提高至75.5%。为进一步提高酶的性质,在Pv2Pv1中选取11个氨基酸位点进行丙氨酸(A)突变,获得最优突变子E. coli/pv2pv1K176A,活性为E. coli/pv2pv1(4.2U/g)的2.1倍,且当S构型的底物刚好完全水解时,(S)-oTPD的eep进一步提高为80.3%。分子对接分析发现,盖子环替换和K176位点突变为A,均使(R)-oMGE环氧环中的Cα更易受到酶中D101位点的攻击。利用E. coli/pv2pv1K176A催化150mmol/L rac-oMGE水解制备(R)-oMGE(ees>99%)和(S)-oTPD(eep=80.4%),二者的产率YSYP分别为32.7%和60.1%,时空产率STYS和STYP为1.6g/(L·h)和3.3g/(L·h)。本实验为改善EH的催化性质提供了一种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